土壤密度計是土樣經化學和物理方法處理成懸浮液定容后,根據司篤克斯(Stokes)定律及土壤密度計浮泡在懸浮液中所處的平均有效深度,靜置不同時間后,用土壤密度計直接讀出每升懸浮液中所含各級顆粒的質量,計算其百分含量,并定出土壤質地名稱。土壤密度計的刻度是在20℃溫度下進行的,讀數沒有考慮彎液面的影響。因此,試驗溫度不在20℃時,需對讀數進行溫度校正,還需進行彎液面校正(該值也受溫度影響)等。
(1)彎液面校正:前面測定的時刻密度計讀數為懸液溫度在℃時彎液面高點讀數,彎液面高點為時刻,實際懸液面為點,之間的距離由彎液面引起,故需要經過彎液面校正,彎液面校正值記作(或甲種比重記作),那么即為點在時刻的讀數。彎液面校正值測量方法為:將密變計放入與懸液溫度相同的清水中,讀出高點讀數和與液面平行點讀數,由此計算得到彎液面校正值。
(2)溫度校正:密度計的刻度是在20℃時測得的懸液密度(或土粒質量),當溫度改變為時,懸液密度要發生變化,故要進行溫度校正。溫度校正值記作,是溫度的函數,還與密度計類型有關。
(3)分散劑校正:試驗時在懸液中加入分散劑后,使懸液密度發生改變,因此,密度計讀數中還要進行分散劑校正。分散劑校正值記作的測量方法為:先將密度計放入裝有1000cm3純水的顆粒分析試驗量筒中,量測此時密度計讀數;然后向量筒中加入與顆粒分析試驗相同體積和類型的分散劑,量測此時比重計讀數。